|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院長說強基 | 航空航天類(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專業 |
http://www.009252.com 2024年4月29日 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徐立軍教授詳解航空航天類(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
專業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類(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專業依托于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和“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由學院全面負責學生培養。“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源于“兩彈一星”工程中慣性制導急需,經過70多年的發展,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195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校伊始,就成立了我國最早的航空儀表專業,1956年,經我國“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先生提議,由著名愛國科學家林士諤先生創建了首個航空陀螺與慣性導航學科。以林士諤先生為代表的第一代陀螺人,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對航空事業的追求,在空白中開創,先后研制出我國第一個液浮陀螺,第一個動壓氣浮陀螺,第一個撓性陀螺,實現了我國機械式陀螺的從無到有。以張惟敘教授為代表的第二代陀螺人,在困難中堅守,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光纖陀螺儀的研制,經過30余年的不懈奮斗,不斷攻克光纖陀螺領域中的層層難關,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實現了我國從機械陀螺到光學陀螺的跨越。以張廣軍院士和房建成院士為代表的第三代陀螺人,瞄準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重大需求,在機遇中奮進,開拓創新,志誠拼搏,在國內率先研制成功超高精度光纖陀螺、輕小型高精度高動態星敏感器、長壽命超靜磁懸浮慣性執行機構,為我國國防和航天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并在國內開辟了超高靈敏原子自旋極弱磁場與慣性測量技術新方向,取得了多項世界領先的創新性成果。
2003年,學校整合資源,成立了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在學院建院20年及學科70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以航空航天為特色,瞄準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重大需求,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的同時,培養了大批從事導航與控制、儀器儀表與測試、光電技術、光學遙感探測與信息處理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國慣性導航技術和機載信息測試與處理技術的發源地和人才培養的搖籃。
學院匯聚了一支由院士及高端人才領銜,學緣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各方向配置均衡、梯隊優勢明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33人,專任教師185人。其中:院士3人,國家級人才45人次(包含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1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4人、四青人才20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7人(含特別獎2人)。人才隊伍年輕有活力、創新能力強,成為學科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此外,還擁有1個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和1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學院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精品資源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北京市級精品課程3門,北京市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2人,北航“立德樹人”卓越獎1人,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獲得者1人和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2人。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北京市精品教材獎6項等。
學院還擁有一個含先進測試技術、先進導航技術、光電信息技術、先進遙感技術的基礎教學實驗室和1個綜合創新實驗室的教學實驗中心,全部用于基礎類、綜合類和創新性的本、研特色實驗教學。依托教學實驗中心,參建“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儀器光電及可靠性”工信部實驗示范教學中心,并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等教學資源平臺。借助“儀器科學與技術”優勢科研方向,學院建立了國際領先的3個省部級國際合作基地、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航航空航天類(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專業以飛機、導彈、火箭、衛星和飛船等航空航天飛行器系統為背景,立足國家航空航天重大需求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面向航空航天器、導彈與火箭、臨近空間飛行器等的智能化趨勢,按照“厚植情懷、強化基礎、突出實踐、科教融通”的方針,傳承“空天報國”精神和紅色基因,強化數理和信息基礎與多學科融合交叉,培養具備航空航天專業素養、掌握前沿信息技術、具有交叉知識結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復合型航空航天人才。
培養目標
北航航空航天類(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專業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夯實數理基礎,厚植情懷,注重多學科交叉,強化創新與實踐能力的融合,培養國家戰略發展領域具有原始創新精神和技術突破能力的前沿拔尖創新和領軍領導人才。畢業生具備扎實的數理和信息技術基礎,掌握飛行器控制與信息處理技能,具有在航空航天、載運裝備、智能控制等眾多領域開展研究和管理的卓越能力。
課程設置情況
基本學制 4 年,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 6 年。學生獲得 165 (左右)學分可畢業。
以培養目標為導向,強基班的課程設置中核心課程包括4 類典型課程:
1.基礎類課程(51.5學分):設置《工科數學分析》、《工科高等代數》、《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概率統計》、《基礎物理學》、《基礎物理實驗》、《程序設計基礎》、《工程力學》、《電子設計基礎訓練》、《工程認知與訓練》等核心課程,使學生夯實數理基礎,構建完整的基礎知識體系, 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實踐技能。
2. 通識類課程(41.5學分):設置《航空航天概論》、《儀器科學概覽》、《人工智能導論》、《電子信息工程導論》、《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導論》、《計算機導論與倫理學》、《走進軟件》、《網絡空間安全導論》、《集成電路導論》等核心通識課程,幫助強基班學生傳承“空天報國、敢為人先”的北航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增廣見識,拓展視野,具有學科交叉研究、交流的能力。
3. 核心專業課程(67學分):設置《自動控制原理》、《信號分析與處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模式識別》、《傳感器技術及應用》、《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自動測試原理與系統》、《數字圖像處理》、《光電探測與目標識別》等核心課程,使學生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促進能力與素質的有機融合,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系統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
4. 一般專業課程(5學分):設置《飛行器控制與智能信息處理綜合實驗》、《機器學習》、《機器視覺》、《嵌入式系統設計基礎》、《傳感系統與網絡》、《儀器設計理論及應用》、《空天測控與通信系統》、《軟件工程基礎》、《微機電系統》、《數字視頻處理基礎》、《科研創新訓練》等專業課程供學生選擇性學習,在進一步拓展專業知識、開闊視野的同時與研究生階段研究方向結合,為學生多元化發展提供平臺。
培養方式及特色
(一)實施完全學分制的個性化培養
緊扣學校人才培養發展戰略,形成卓越的工程能力、堅實的科學基礎、跨文化交流能力、良好的人文素養“四位一體”的學院人才培養理念,培養航空航天類(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未來的航空航天領域領軍領導人才。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課程建設為重點,以實驗實踐為特色,以隊伍建設為支撐,以社會責任為延伸,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科學性,推進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培養,注重扎實數理基礎與解決儀器科學問題相結合,在必修課程板塊外,開設與專業培養方向有關的系列選修課程。實施完全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基礎學制4年。學生修滿指定學分即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在完成必修課程的同時,學院為每一名學生指定高水平“專屬”導師,結合發展規劃和學習興趣,實行“一生一師”的個性化培養方案。
(二)實行多維度團隊化集體導師制
學院還同時為強基計劃專業學生配備導師團隊,分年級、多維度指導學生的思政、學業、學術和生活。其中,思政導師引領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學業導師幫助學生強化課業學習,學術導師注重對學生科研素養、學術素養的培育,引導學生參加科學研究訓練,朋輩導師幫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各類導師組成小組,采取集體導師制,在專業課程、實驗中心、科技實踐、社會服務等各項工作的過程建設與質量建設中形成合力,構建協同育人工作格局。
(三)實行小班化研究型探究式教學
北航航空航天類(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強基計劃專業在本科期間將力爭實現有利于師生高效交流、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核心專業課小班化教學;學院將在政策和經費上支持一流師資隊伍的建設與選聘,讓強基班學生與兩院院士、國家級和北京市教學名師、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資深教授面對面進行交流與互動,并以此深入開展研究型探究式教學,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育人中的作用,推進團隊式互學互教的學習方式,以一流課程助力一流人才培養。
(四)建立科教協同項目式能力培育
充分發揮儀器科學與技術A+學科和科研優勢,面向強基計劃學生,全面實施科研實驗室開放機制,鼓勵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團隊。依托學院“五位一體”的特色科研教育模式,大力支持學生參與國家級、市級、校級科創品牌項目“挑戰杯”、“互聯網+”“馮如杯”等,配備科研導師指導科創實踐,給予科創培養項目等專項支持,助力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形成師生合力,深化學科優勢。
(五)注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蘊育
學院高度重視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大力培養學生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擁有國家航天局“中英空間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我國航天技術領域的首個國際合作實驗室)、科技部“空間科學與技術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先進傳感與智能控制”創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等國際合作平臺,并與來自英國、荷蘭、德國、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等多所國際知名院校的專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長期開展碩士雙學位聯合培養,通過多種途徑支持學生赴境外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為優秀本科生連續舉辦多屆英國暑期夏令營活動。大力支持強基計劃學生參與學校國際化交流項目,著力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研銜接專業范圍
符合培養要求的強基計劃學生實行本研銜接培養。進入研究生階段后,學生主要在強基計劃所在學科的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和電子信息等專業進行培養。
畢業生未來發展
航空航天類(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專業強基班的畢業生將具備扎實的飛行器控制與信息系統設計與分析的基礎理論和方法以及工程實踐能力,具有突出的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學生將保送為工科專業研究生,將來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前沿技術人才和領軍領導人才,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畢業生將是國家航空航天領域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方向的緊缺人才,能在航空航天領域從事自動控制、人工智能、目標探測與識別、跟蹤與定位、圖像信息處理等方面的設計、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畢業生同時也是國家航空航天重點學科領域的創新源泉,可在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從事前沿基礎性科研和教學工作,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注:學生入校后,具體培養方案以學院最終公布為準。
逐夢強基 向北航行
金秋九月 相約北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期待你的到來
|
關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009252.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